以竹篾为“笔”,以传统编织技法为“墨”,有着端午元素的竹编画通过经纬交织的竹丝被立体呈现了出来。参与者围坐在长桌前,篾条在指尖翻飞穿插,渐渐勾勒出粽叶的纹路,龙舟的轮廓。这项非遗技艺不仅承载着“竹报平安”的吉祥寓意,更以游客们亲手触碰竹篾的温度,将停留于书本的传统在指尖的穿梭中赋予新的生命力。
缝制粽子香囊显然也是非常受欢迎的活动之一。参与者们以布为叶,以艾为馅,在老师的指导下穿针引线,缝制出小巧可爱的粽子形状香囊。随后,将晒干的艾叶仔细塞入香囊中,清幽的药香瞬间弥漫开来。香囊的粽子造型既呼应端午食粽的习俗,又象征“包中”(包粽)的吉祥寓意;游客们在缝制过程中,既锻炼了动手能力,又体会到“以手传心”的匠意。每一针脚都是对平安健康的祈愿,每一缕药香都是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