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国十七年王琦款粉彩买菊归舟瓶为我馆旧藏,国家二级文物,是“珠山八友”之首王琦的作品。口径6.5厘米,高21.2厘米,足径6厘米。浅盘口,长颈,丰肩,腹部渐收,圈足。施白釉,足端无釉。腹部以近景方式绘树木、河流、渡船、船夫、老者、儿童、菊花等。瓶腹上方题款:“骚客久留沽酒店,买花回去正黄昏”、“戊辰年春月之于西昌匋迷道人王琦写”、“琦”字朱文方印。瓶底部有“匋匋斋”朱文方印。画作根据诗意表现一位整日在酒店尽兴的文人雅士,直到黄昏坐船回家时,亦不忘买上两盆菊花的悠闲生活状态。
该瓶以粉彩绘就,画中人物神形兼备。人物发丝画得根根分明,衣服褶皱用笔潇洒自然。既有传统写意画的韵味,又带着画师自己的创新风格。虽然模仿了清代画家黄慎的技法,但细节刻画更为精准生动,整体看起来既古朴又鲜活,堪称瓷器绘画佳作。
“珠山八友”,最初指的是王琦、王大凡、汪野亭、邓碧珊、毕伯涛、何许人、程意亭、刘雨岑八位陶瓷艺人。他们先后组成“景德镇陶瓷研究社”“月圆社”,借此抒发胸志,以瓷会友,以“画法惟宗南北派,作风不让东西邻”的创作手法,将诗、书、画、印与陶瓷工艺完美结合,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了大量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。
王琦(1884—1937),有“珠山八友”之首称誉,号碧珍,别号匋迷道人,室名匋匋斋,江西新建人。王琦初以捏面人为生,17岁到景德镇拜邓碧珊为师学习陶瓷绘画艺术和瓷板肖像绘画。后因习钱惠安的陶瓷绘画技艺,凸显其扎实的绘画功力和聪颖的绘画悟性,特别是在画面大块留白空间的处理上以清新脱俗见长。后又将“扬州八怪”中黄慎的写意风格,为其瓷作所用。之后又吸收西洋画技法,确立了以明暗画人物头像、以写意笔法绘衣纹褶皱轮廓的瓷画艺术风格。